“李书记,你们村王某依、王某惠的排除妨害纠纷,之前我们进行了十几轮调解,现在他们的想法有改变吗?”
不久前,在了解到王某依的执行案件尚未结案,我再次联系了李书记,想要知道王某依和王某惠之间纠纷的进展情况。
“双方有和解意向”听着耳边传来李书记兴奋的声音,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两年前……
数轮调解 多年恩怨仍难以化解
原来,王某依、王某惠本是邻居,三十余年前两家之间有一条两米宽的泥路,作为日常通行使用。但经时间变迁早已找不到过去泥路的界址。为此,双方发生多年口角,王某依认为王某惠强占路面、影响通行,故来到海门法院起诉,要求王某惠将道路恢复原状,清除泥路中的碎砖块及菜地。
虽然看起来是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涉及邻里纠纷,马虎不得。故而,在接到案子后我便联系了该村村委会的李书记了解情况,据李书记说双方对泥路的范围、界址的位置一直争执不下,在起诉之前村委已经组织了十余次调解,但均未解决纠纷,而且双方矛盾愈演愈烈。
考虑到双方因泥路界址问题积怨已久,如果径直作出判决,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还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了解到双方均有道路硬化需求后,我联系李书记希望村委会和法院联合起来再次对该案件组织调解,并开启巡回审判借助群众力量来化解矛盾,可经过多轮调解后,当事人一再推翻前期调解方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最终我对该案进行了判决,考虑到碎砖块高低不平,王某依、王某惠又已近80高龄,堆放碎砖块可能对双方行走带来安全隐患,故对王某依要求王某惠撤除道路中碎砖块的诉请,予以支持。同时在判决书中希望二人进一步协商,不将矛盾留给下一代,防止一代官司三代仇,也冀望二人效仿贤人,互谦互让,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道路硬化宽度,成就新时代邻里佳话。
被告王某惠不服一审判决,又向南通中院提起上诉。固然案子在我这里已经结束,但这件事情却埋藏在我心中一直难以忘却。
案后回访 释法明理终迎来握手言和
去年上半年,二审判决维持原判,我和李书记又说起这个未了的矛盾,可虽经努力仍未能化解,王某依遂在去年年底申请了强制执行。为彻底解决矛盾,今年3月在我的联系下,村委会再次找到双方开展调解工作,两家就泥路界址位置虽达成初步意见,但仍存在争执和不确定性。本着不把矛盾留给下一任,不把矛盾留给下一代的理念,7月份我找到村书记李伟一起到当事人家中进行执行调解工作。
烈日骄阳,前往村庄的路依旧并不平坦,约莫半个钟头,我们一起抵达了王某依的家中。一进入家门,王某依就把我们带到泥路旁,叙述邻居一直没有按照判决要求彻底清理砖块,情绪愈发激动。面对这种情况,我赶紧将老人带到屋里进行一番劝导:“老人家,我今天来的第一件事是记挂你们老两口的身体,我一进门看到你们身体硬朗、打打小牌,看到你们日子过得好我就开心。我刚才看了李书记在路牙上做的记号,还看到路上的碎砖块也少了些,你看,这矛盾不是越来越小了吗?” 王某依也慢慢冷静下来,聊起巡回审判时挖老墙根,说起李书记一天四次上门调解……一桩桩一件件,王某依慢慢打开“心结”,表示愿意配合法院开展工作。
为实现案结事了,在双方当事人的见证下,我和李书记对泥路的界址现场进行确认并通过回访笔录予以明确。但对于妨碍物清除,双方仍争论不断,后经在场人员纷纷劝说,多年邻居堵塞的“心路”终于被疏通,王某依当场签署撤销执行申请书。至此,这场跨越两年之久,历经多轮调解、审判的纠纷,圆满的落下了帷幕。我也长舒一口气,心中的担子也终于卸了下来。
事情妥善解决后,在我准备转身离开之际,王某依走过来紧紧握住我的手“为了我们的事,跑了这么多趟,进行了这么多次调解,真是太感谢法官了。”
告别老人,已是下午5点多,夕阳西下微风拂面,天气正好,人也正好,乡间的道路亦越发平坦。(宋姗姗)
责任编辑:赵芹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