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绿冷高科深耕绿色制冷技术 发力智能装备制造

发布时间:2023-09-21 15:22:31 来源:中国报道

9月20日,湖北绿冷高科控股集团(下称“绿冷高科”)新技术发布会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奠基仪式在湖北大冶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举行。黄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书记郝胜勇、大冶市委副书记、大冶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潘小进、大冶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黄海东等相关领导共同出席此次奠基仪式。

智能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综合国力、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据了解,绿冷高科奠基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位于湖北省大冶市,占地50亩,是下属子公司绿冷智能装备制造(湖北)有限公司利用绿冷纳米节能制冷剂技术参数,开发新型压缩机为核心的专业空调和空气源热泵。该产业园计划2024年6月份投产,投产后年产节能环保空调设备20万台(套),节能环保空气源热泵五连供(制冷、制暖、热水、净水、哄干)五万台(套)。预计年产值20亿元,利税5亿,解决当地就业岗位300人左右。

绿冷高科董事长苏静表示,绿冷高科将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积极响应国家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绿色、智能、高效、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装备制造产业园。

在国家“双碳”政策和煤改电政策的推动下,空气源热泵技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大力推广煤改电等清洁取暖工程,采用节能环保型空气源热泵是一种节能、安全、清洁、环保、舒适的采暖方式,有利于环境改善、对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以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针对北方采暖,直接用电采暖效率低,耗电量大。用现有的许多风冷热泵采暖适应性差,运行不稳定。对此,绿冷高科专门研究了一款节能环保型空气源热泵,利用绿冷高科生产第五代纳米节能环保制冷剂,适合寒冷地区,甚至在极寒地区室外零下45℃的情况下也能供热且有良好的供热效果。

据绿色制冷工程研究院首先科学家刘秋新介绍,为了让空气源热泵充分发挥效能、提升效能,绿冷高科开发了一种太阳能界面蒸发器,将太阳能利用效能提升至90%以上。且将太阳能界面蒸发器与空气源热泵系统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制冷制热设备。它的诞生,使高效、节能、环保的空气源热泵以及水源热泵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该产品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量供应。该热泵机组由室外机、室内机、供暖系统、供冷系统、生活热水系统、热风烘干系统和纯净饮用水系统,即“五联供”系统。在“五联供”系统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形成生产“三联供”机和“四联供”机,该机组很好地解决冬冷夏热地区高湿低温的供暖问题,系统COP值达6以上,IPLV可大于10,有效的解决冬季采暖能耗过大问题,提升了能源利用率。

另外,据绿色制冷技术研究院院长周锋介绍,绿色智能空调设备依托绿冷高科第五代纳米节能环保制冷剂为技术壁垒,生产专供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塔、中国广电五大通信运营商的机房、通信基站用途,替代传统机房基站空调。

周锋称,绿冷高科的第五代纳米技术节能环保制冷剂,臭氧层破坏指数(ODP)≤0、温室气体排放指数(GWP)≤90、各项参数均低于国际环保标准。新技术能有效增强制冷系统润滑度、提高压缩机罐体硬度、减少压缩机罐体的磨损、降低压缩机运行压力和压缩机运行电流、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绿色智能空调比原空调的寿命增加30%,延长空调淘汰时间。

同时,通信机房、基站原5匹空调每小时耗电:3.67度;绿色智能空调每小时耗电:2.75度,每小时节约电能0.92度。一台空调一年使用时间:8760小时,节约:8000度电,减少碳排放:7.8吨。相当于种植五棵三米高的成年树才能达到碳中和。如果五大通信运营商的机房、通信基站有50%使用绿色智能空调,每年节约电能约180亿度左右,按转供电1元/度计算,可节约180亿人民币。减少碳排放1750万吨,每吨碳按今年65元计算,产生碳汇11亿人民币。

目前市场上的空调设备,环境温度最高极限为45℃,近几年来,夏季极端天气,中午最高温达到55℃以上,此时空调就面临“中暑”窘境,不但制冷效果差,而且比环境温度35℃时的运行能耗加倍,空调使用寿命减短。因此,目前市面大多数空调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气候现状。

据悉,绿色制冷工程技术研究院从2016年立项,开发耐高温的空调设备,在环境温度调高至75℃,绿色智能空调产出冷量不减,更适用中东和东南亚国家,其环保、节能、耐高温等特性将为国家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增添一大利器。

苏静还表示,绿冷高科将不断站在科技前沿,努力创新,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促进热泵技术的低碳、节能、高效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以及零碳城市建设。(安文辉)

责任编辑:赵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