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的课堂”中找寻乡村振兴的答案

发布时间:2023-08-31 16:36:51 来源:中国报道

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今年盛夏,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组织近1600名师生、10余支实践团在火热实践中“自找苦吃”,以“‘点亮微光’助力乡村教育,‘盐青先行’共圆振兴之梦”为主题,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党建团建一起抓”的工作思路,秉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伴随乡村孩子同成长”的服务理念,重点关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先后奔赴广西、宁夏、贵州、河南、江苏等20余所学校和社区,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之旅,在“行走的课堂”中找寻乡村振兴的答案。

重温革命圣地 筑牢信仰之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志愿服务团师生成员们赴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黄逸峰故居、苏州革命博物馆等红色基地接收爱国主义教育,走进革命先辈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深切感受革命先辈忠贞不渝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一直思考如何将红色精神讲深、讲透、讲实?在支教中我指导团队成员开设“青春向党,奋斗强国”思政课堂,用我们青年话语宣传党的主张,讲“天下事”联系“身边事”,将“书面语”讲成“知心话”,让红色精神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年轻教师薛冬说。

深入基层调研 倾听群众之需

“路、房子都建好了,日子也一天天变好了,小孩都和我说教室也都翻新,上课的设备也在更新,每天上课都能学到好多知识,认识了外面的世界。”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乡村民对如今乡村教育的评价。

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既要念好“有字之书”、涵养清朗的“书卷气”,更要读好“无字之书”、厚植清新“泥土气”。志愿服务团师生成员们走访调研最美银杏村—小桐木湾村,通过问卷调查、当面交流等形式,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土地,用厚重的感情深入群众,考察当地发展进程,了解当地教育现状。

从团队收集的“乡村振兴调查”基础调查问卷显示,如今的海洋乡的面貌较以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逐步优化,教育资源不断完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和每一位村民中口中,团队成员不仅感受到了他们对家乡变美变好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村民们对教育资源的重视,他们追求教育,不仅是为了个人的成长,更是为了乡村的振兴,他们对教育重视,不仅影响着家庭,也塑造着整个地区的未来。

走进多彩课堂 播撒希望之种

学院“点亮微光 盐青先行”志愿服务团队百余名志愿者们依托“七彩假期”志愿服务计划、“爱心暑托班”、“一起云支教”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三大平台,紧紧依托自身专业知识,聚焦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童心港湾”项目县,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等少年儿童群体,先后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贵州省晴隆县碧痕镇东风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江苏省13个设区市等地开展支教活动。

团队通过校内开设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学外文原著选读、学校心理辅导等专业课,结合各地乡村教育发展和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开设理论与实践共生的四大特色主题课堂:“青春向党,奋斗强国”思政课堂;“探奥索引,童心灼灼”创意课堂;“多元融合,妙趣横生”文化课堂;“沐浴阳光,滋润身心”健康课堂,并采用课堂教学、座谈交流、知识竞答、体育健身等多种形式进行开展,并对孩子们进行暑期作业辅导,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创新教学内容,保证每位学生获得一段愉快的学习经历。这个特别的夏天,为孩子们带来了一份难忘的暑期体验,充盈着温馨与欢乐。

研学传统文化 传承非遗之“魂”

非遗需要青年助力,青年也需要非遗文化滋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要求,铺开了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团队成员们先后走进竹编艺术大师耿月新老先生、桂林圆竹剖丝团扇技艺传承人黄硕夫先生、苏州油纸伞....通过采访、游戏、动手实践等形式,将快乐元素植入其中,通过“非遗+研学”打造非物质文化传承新课堂,给团队成员和学生们带来一次次精彩、有趣的传统文化体验。“非遗不仅仅出现在研学课堂,更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通过研学传统文化,我更加深感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团队成员袁鸣感慨道。

来自团队的成员杨伊宸认识到,这次社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深入基层的机会,也是一次近距离的“基层体验卡”。而正是这次宝贵的经历,更加坚定了我成为一名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的教师的坚定决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这个充满探索与希望的旅程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知识,更收获了感悟和思考。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泛而深入的参与,而我们每一个走进乡村的脚步,都是这幅伟大图景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我们继续保持对乡村振兴的热忱,将实践中发现的答案化为行动,用青春的力量,在这个行走的课堂上,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陈志鹏)

责任编辑:赵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