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聚焦历史民俗,探寻数智未来

发布时间:2023-08-29 16:30:51 来源:中国报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了解并记录数智科技在当今历史文化类博物馆中的运用情况以及观众的反馈,进一步思考数智科技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发展方向以及优化方案。8月10日至8月23日,南京师范大学“拾忆民俗”数智赋能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暑期观察团前往南京、苏州、连云港、北京、天津、南昌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掘“数字技术”应用,深化公共服务效能

连云港市博物馆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开始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以改善和丰富游客体验。“数字全景展厅”通过720度全景图像采集与拼接构建,及实景三维空间采集技术与测绘技术高精度建模等数宇实景复刻技术,对实体展览进行线上实景复刻再现。注重对实体展览完整、细致记录,强调空间感构建,交互性较强。此外,连云港市博物馆数字展示技术还包括实景重现和增强现实技术。通过项目投影和特殊影音设备,博物馆可以将历史的场景和文化背景重现在观众面前。例如,在展示古代文化时,利用实景重现技术将文化场景以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来,使观众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增强现实技术则是在实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图像的叠加,使虚拟的内容和现实世界完美结合。观众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应用程序,可以看到虚拟的展品或场景与实际的展区相结合,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

图 连云港市博物馆三维建模展厅

探寻博物馆文化,力创“数字”江南梦

8月10日,苏州分队成员邀请到了茅天宸先生共同进行博物馆数字化的探讨,茅先生是吴文化博物馆开放教育部的工作人员。在访谈过程中,茅先生从专业角度介绍了吴文化博物馆各方面的数字化成果,以及一些数字技术现实落地的观众反响。如导览租借设备、吴中非遗数字平台以及全国首套博物馆数字藏品盲盒的研发等。吴文化博物馆数字藏品盲盒的热烈反响,也反映出数字化博物馆拥有良好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图 苏州分队成员采访茅先生

六朝古都—南京的博物馆数字化亦成效显著。在南博数字馆内,可以看到被称为南京的《清明上河图》的《南都繁绘图》动画版,其中每一个舱门打开都是细节的小动画;C型巨幕影片以战争帝国故事表现人类进步过程中的豪迈机遇,坚韧不拔;投影大厅三面组合荧屏播放大汉天下的动漫;DNA螺旋模型中有LED显示屏播放动画等等。数字赋能博物馆,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效果。同时,数字技术让博物馆更具活力,六朝博物馆策划“公元前202——汉风美学沉浸式艺术展”特展,整个展览将汉画、漆器、瓦当、汉隶等多个汉代文化元素,以新媒体艺术形式呈现,遇见别样的“汉风美学”,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去打卡。

图 《南都繁绘景物图》数字设备

聚焦深度互动,让博物馆文化“接地气”

首都博物馆近年来举办过多个运用数字技术的大型展览,“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辉煌中轴”是其中的代表性项目。17个多媒体互动展项,用交互沉浸的数字艺术化设计理念,丰富的视觉感知与场景互动体验,跨媒介、跨时空的新媒体艺术手法,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古今相通、虚实交织的沉浸式中轴线文化体验空间。

图 北京中轴线数字化

江西南昌亦是数字文化发展的前沿之地:“数智江博”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运用高清全景采集制作技术和HDR融合技术实现高清全景成像,在此基础之上,依托HTML5跨平台技术、多媒体互动技术和VR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全景数字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博物馆在线浏览体验。在江西省博物馆“赣鄱非遗馆”,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触摸屏设备在使用中能够在向游客展示吉州窑陶瓷烧制流程,使游客能沉浸式体验陶瓷烧制工艺和欣赏吉州窑陶瓷器具。在非遗保护工作中,AR、VR等虚拟再现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数字化保护手段。博物馆数字化的目的本就在于让参观者能够更好地与文物、历史进行互动交流,切身感受历史的回响,从而能够用心传承好文化。

图 各分队成员在博物馆门前合影

数智赋能历史,科技创响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国家对于文化事业的重视,文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博物馆内新的趋势,正如采访中观众所说的那样:“希望科技能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新力量。”(文/史云帆)

责任编辑:石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