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黄河文化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对黄河,人们寄托着河清海晏、安澜富民的期望。为了响应国家对黄河文化的宣传,学习黄河流域中涌现的英雄儿女的革命精神,8月13日,华北水利学院暑期“生态保护”实践队前往参观了黄河博物馆。修习古今,浸染文化,大家在行走中感悟奋斗精神,铭记时代责任。
黄河博物馆大门 (刘岸起 供图)
黄河博物馆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治黄展览会”,1986年正式更名为黄河博物馆。它是我国最早建设的河流博物馆,是万里黄河的一个缩影,共分为流域地理、民族摇篮、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谐之路五个展区。它通过图片、录像、图表、工程模型、实物标本等向观众展示和介绍了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概况,人类活动所产生的黄河文化,以及水旱灾害、河患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黄河远景规划等丰富的内容,为人们了解黄河历史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如今,黄河博物馆已成为弘扬黄河历史文化,传播水利科学知识,宣传人民治黄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场所。建馆以来,接待了数百万中外观众,其中包括刘少奇、朱德、钱学森等国内外政要、著名科学家和国际友人,成为弘扬黄河优秀历史文化,传播水利科学知识,宣传人民治黄成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也是多家大、中专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走过黄河博物馆每个展厅,一一览过六百多件照片、文献、文物、雕塑等,穿越时空阻隔与历史对话,既是在回溯悠久的黄河文明,也是在回望民族发展的历程。实践队员们学习了黄河流域的概况,从中了解到黄河流域面积广、流经线路长,途径八个省份,西起巴颜喀拉山,东入渤海,滋润了一方水土,养育了万代中华儿女。黄河博物馆有丰富的图片资料,珍贵的历史文献、文物标本。在这里,实践队员们近距离地感受了黄河文化,了解了黄河现状。我们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认识了黄河流域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概况,以及中国古代及近代黄河水患灾害、治理方略、治河技术,还有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举措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通过参观黄河博物馆,实践队员们了解了黄河的地质文化,学习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也体会到了人民治黄历程的艰辛,以及它如何造福一方人民。“黄河发展千年计,治水不朽铸新魂”,作力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处青年的大学生要懂得珍惜自然资源,更应保护自然资源,躬身力行并向大家积极宣传学习黄河文化,保护黄河资源。大学生还应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民族振兴和祖国富强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浩浩黄河水,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一座黄河博物馆,承载着不变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已走过70多年的光辉历程,7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展了多次大规模堤防建设,兴建了一批重要水利枢纽工程,实现了从被动治理到主动调控并很好利用的重大突破。从1999年8月至今,黄河已连续20年不断流,正以全新的生命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世界江河治理与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中国范例”。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大家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从治理黄河的伟大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奋斗精神。
实践队员在学习治水方案 (刘岸起 供图)
参观完毕后,师生围坐一团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切身参与到保护黄河环境的行动中,深刻认识到了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激励自己为保护黄河生态文明贡献出一份力量。这样的学习形式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缘水而生,因水而存,籍水而兴,作为华水学子会谨遵校训“情系水利,自强不息”,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将所学转化为所用,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文化,以青春之我,与祖国同行,朝着更美好的明天砥砺奋斗。(周冰燕、刘瑾瑀)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