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输血作为医疗救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供血工作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肩负着保障血液安全,维护人民健康的使命,市中心血站副站长刘海波就是这神圣使命的忠实践行者。
1999年8月,本科毕业的刘海波入职市中心血站,先后从事血液检测、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血站业务管理等工作。多年来,他秉持“一切为了献血者,一切为了临床病患”的执业理念,凭借严谨科学、锐意进取、以身作则、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在我市采供血事业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大潮中,充分展现出血站人不忘初心、勇立潮头的良好风范。
2014年8月2日,昆山上空的一声爆炸让100多位工人兄弟的生命危在旦夕。血源的告急就是生命的呼唤,市中心血站立刻全员发动,调动一切手段紧急备血。时任检验科科长的刘海波和科室同事第一时间赶赴岗位,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统一行动,毫无怨言,承担了大量的血检工作,保证了我市在短时间内先后10次将26万毫升血浆、3720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及时有效送抵苏州、无锡。听闻支援的血液已经用到伤患身上,年轻的生命得到再次的延续,刘海波和同事们顿觉如释重负,所有的付出和疲惫都在顷刻间化作无比的喜悦和欣慰。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九州,社会被按下了暂停键,群众纷纷自发在家隔离。2月16日一大早,刘海波却顶着风雪和阴霾,逆行走出了家门。因为淮安出现了一例重症新冠病毒感染者,生命垂危,需要紧急输血。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前提下,采用特免血浆制品治疗是被武汉疫情战斗一线专家认可的有效方法。因此受市卫健委委托,血站需要对一名招募的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进行采血、检验。这是一次有别于常规的检验工作,也是一次近距离面对病毒的严峻挑战。此刻刘海波的心里也是紧张的、担忧的,但他毅然决然,坚决不让病毒从眼前夺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此,刘海波认真研读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相关防护要求,着重学习实验室检测防护环节。与科室同事一道,仔细穿戴好隔离装备并相互检查,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这一次特殊的“战斗”。六个小时的焦急等待,终于迎来了这份异常珍贵的血液标本!消毒运输箱、交接样本、离心、静置、脱帽,各项操作小心翼翼,有条不紊!实验室冒着巨大的生物安全风险,同步启动免疫学检测与核酸学检测,缩短周期,精准检测。终于在凌晨1点,检验工作接近尾声,当计算机连上网络,打印机忙个不停,雪白的A4纸上印满了一条条检验信息,结果报告单上的“合格”字样,预示着这一袋饱含深情的血液不仅可以挽救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还为挽救更多患者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那一夜的雪下得很大,而这一袋珍贵的血液就像是黑夜中的一盏小小烛火,摇曳着生命的光辉,点亮了这个黑暗的世界。
在血站上演这种“生死时速”的事情还有很多。为了抢时间,提高效率确保精准救治,近年来,在刘海波的带领下,检验科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装备,提升专业能力,构建全方位、无死角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质量体系,通过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和科研型团队,齐心协力,勇攀高峰,用科技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血安全。目前,实验室总检测不合格率已从1.55%(2019年)降至0.81%(2022年),2021年,参加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10个参评分项目均以满分通过。刘海波主持或主要参与省市级科研4项,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近10篇。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市青年岗位能手、市优秀共青团干部、市直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花的事业是芬芳的,果的事业是甜蜜的,从事采供血工作,则更像那绿叶,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为无数病患托起爱心的桥梁,重铸生命的希望。无论是在漆黑的深夜,还是在欢度的假期,或在任何的时刻,只要用血需求的电话响起,这就是冲锋的号角,更是生命的期盼!(淮安市中心血站)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